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首页 >> 我的大明新帝国 >> 我的大明新帝国全文阅读(目录)
大家在看 大清隐龙 红色莫斯科 封侯 大昏君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兵魂传说 钢铁时代 抢救大明朝 天朝之梦 崛起美洲1620 
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 我的大明新帝国全文阅读 - 我的大明新帝国txt下载 -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394章 秋闱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阅读记录

但是他个人的力量太弱了,根本满足不了整个吕宋的需要。

而且,吕宋的土人也太懒了,树上的水果摘下来就能填饱肚子,为什么要去辛辛苦苦干活?

好看的衣服那么贵,穿一段时间就坏了,我何苦要穿衣服?何况,吕宋根本不需要穿衣服!

所以,许柴佬虽然在当地发展了十几年,却一直没有带动整个吕宋的发展。

但是从朱瞻基发现南洲,在上面发现了大片金矿,消息传回了大明,一切就不一样了。

何况,在吕宋岛上也有大片的金矿。

吕宋距离应天府的距离,实际上比到交趾还要近,只是没有大陆相连而已。

现在,吕宋已经成了大明开发南洲的桥头堡,受到的重视自然不一样了。

原本福建的海禁,在东番岛重新设立水寨的时候,就已经名存实亡。

如今,在官府的宣传下,大批没有土地的农民,在海军和內监船队的运载下,一批批地送到吕宋。

他们从南洋拉回粮食,从福建,江浙一带人多地少的地方拉人过去,这样船就来回都不放空。

官府的动员跟私人偷偷摸摸地开发是完全不同的,大批的百姓被运到了吕宋,那里的土地就能随便开发。

官府不仅可以借贷种子,工具,还能五年免税。更重要的是,吃不完的粮食还能卖给官府。

虽然生活略有不便,但是內监的贸易船队每隔一段时间,都能送来食盐,布料,工具,甚至还有从西洋(印度)拉回来的牛。

从古至今,印度都是世界最大的养牛场,在后世,他们有三亿头牛,在现在虽然没有统计,但是数量也不会低于一亿。

这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关键的原因就是在印度牛是神物,不能被杀。

印度教的历史有两千年,两千年来,印度的牛除了自然老死,被杀的寥寥无几。

这样繁殖下来,才造成了印度牛的泛滥。

內监跟印度人做生意,眼过去布料,瓷器,茶叶,运回来的除了金银,就是牛的数量最多。

这些牛被平价卖给农户,只要哪能活过三年,还官府一头小牛,就能少出一半的钱。

这也让民间老百姓们的养牛激情都被调动了起来,如今大明不仅马匹众多,牛的数量也增加的很快。

吕宋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进入了迅猛的发展期。三年多时间,吕宋就增加了三十万汉人,开发的土地超过两百万亩,再加上原有的三百多万亩土地,如今的粮食产量能达到两千万石以上。

一亩地能出四石粮食,不是因为土地肥沃,完全是因为那里一年三熟。

实际上,那里的老百姓比大明的老百姓轻松多了,他们完全不需要精耕细作,除了除草,几乎没有任何投入。

当吕宋那里的消息逐渐传回了大明,引得大明的老百姓移民的心思更强了。

也因为吕宋增加了那么多人,所以在朱棣抵达吕宋的时候,许柴佬就提出了在吕宋设置布政司,因为一个知府管不了这么多的一块地盘,这么多人。

但是朱棣却把责任推给了朱瞻基,他现在一门心思跟帖木儿国打仗,哪里有心思管吕宋的事情。

许柴佬本就有心来京城向朱瞻基效忠,自然是开心无比。伺候走了朱棣,他就将一切准备妥当,来到了应天府。

朱瞻基对吕宋的情况比较了解,也知道光靠一个知府,很难管理好一个十一万平方公里的海岛。

在吕宋设立布政司是势在必行的,不过布政使的安排,就是一件麻烦事了。

按照道理,应该是让许柴佬继续担任布政使的,毕竟吕宋就是在他的带领下发展起来,而且谁也没有他在那里的威信高。

可是,他不仅不是科班出身,至今为止连四书五经都读不通顺。也就是他发达了以后,才跟着秀才学认字,现在勉强能看懂朝廷公文。

一个偏远地区的知府不算什么,但是一个布政使,那可是后世的省级官员啊!

这样的时候,当然大部分人都不会同意。

所以朱瞻基当着许柴佬的面,并没有讨论布政使的人选,只是赞同了他的提议,并且答应了把他的两个小儿子安排进羽林卫学。

至于许柴佬的女儿,朱瞻基早就过了猎艳的阶段,他现在的女人都都分配不均了,如何还肯招惹大臣的女儿。

这又不是“礼物”,可以玩了之后扔在一边,想起来就去临幸一次。

所以,许柴佬高兴之余略微有些失望,不过在走的时候,朱瞻基又给了他一个惊喜。

因为送了两个儿子来京城就学,朱瞻基将太平坊的一栋空宅子送给了他。

这房子原本住的是户部一位年迈的侍郎,因告老还乡,被空了下来。

许柴佬为之大喜,他来京城也不是没有置产之意,只是没有想到,能被“分配”到这样一套房子。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套房子,更是身份的象征。

而且,让他一个知府住侍郎的府邸,这也表示朱瞻基本就有心让他坐上这个布政使的位置。

这一点其他人也都看出来了,所以等许柴佬离开之后,就纷纷劝说起朱瞻基了。

他们的理由无非就是许柴佬不学无术,担任二三品大员,实在不符合体制。

大明的知府基本上是四品,只有少数几个地方,比如应天府府尹是三品。

但是布政使可就是最起码三品起步,如果布政司的前面挂上承宣,那可就是从二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的大明新帝国请大家收藏:(m.17xs.net)我的大明新帝国17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 目 录 下一页 存书签
站内强推 鉴宝大师 灭世神战 导演巨星 神医弃女之帝妃倾世 东岑西舅 第一狂妃:废柴三小姐 极品全能高手 驭房有术 黑卡 红色莫斯科 逍遥侯 都市小世界 大清隐龙 三国小兵之霸途 捡漏 四合院里的读书人 大数据修仙 造化之王 深空之下 灵武帝尊 
经典收藏 北宋闲王 大宋超级学霸 汉末帝国时代 亮剑从准备狙击山本特工队开始 三国从自立为王开始 公子风流 隆唐 带着薪火传承系统到明朝 无法回避 如意小郎君 天官 我的葡萄牙帝国 持秦 只想当亡国之君的我昏成大帝 十里洋场之暗影 君知云瑶不知君 替天行盗 回到明朝做千户 春秋战国故事荟 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 
最近更新 大清隐龙 红色莫斯科 封侯 逍遥侯 大昏君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三国小兵之霸途 三国第一强兵 抗日之铁血智将 抗日之兵魂传说 钢铁时代 抢救大明朝 天朝之梦 将血 崛起美洲1620 神话版三国 交锋 权臣 这个天国不太平 民国投机者 
我的大明新帝国 摇摇-欲坠 - 我的大明新帝国txt下载 - 我的大明新帝国最新章节 - 我的大明新帝国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